國內姊妹學校

國內姊妹學校

 

本校於2018至2019年度分別與北京首都師範大學附屬雲崗中學、貴陽巿第十七中學及東莞巿光明中學締結為姊妹學校,讓兩地校長、老師、學生定期進行交流,擴闊眼界。

自2020年起,由於疫情關係,未能與內地學校進行實體交流,於是學校運用姊妹學校計劃津貼加強線上交流設備,例如購買IPAD,配合電子白板、視像器材、收音設備等,供線上會議交流之用。

 

東莞巿光明中學

  • 東莞巿光明中學是一所民辦全寄宿制學校。該校的男、女子籃球隊於廣東省及全中國學界比賽均取得優異成績,如取得2020至2021年度內地CHBL全國季軍,連續三年廣東賽區冠軍。
  • 2018年12月4 日,陳淑雯校長赴廣州與東莞巿光明中學簽訂姊妹學校協議書。
  • 2019年4月22日至24日,本校籃球隊共30位學生、籃球教練梁民熊先生及2位老師到訪光明中學,參與籃球集訓及進行友誼賽,學生獲益良多。

18-19 年度陳淑雯校長與東莞巿光明中學簽訂姊妹學校協議書

 

2019年4月本校到訪光明中學進行籃球交流

 

 

北京首都師範大學附屬雲崗中學

  • 北京首都師範大學附屬雲崗中學(雲中)是國家級課改實驗校,該校同時被評為北京市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先進校。
  • 2018年10月30日,陳淑雯校長與首都師範大學附屬雲崗中學簽訂姊妹學校協議書。該校張冬梅副校長蒞臨本校,進行兩天的參訪交流,包括觀課及了解學校的行政、課程特色。
  • 2022年4至5月,雲中舉辦一系列配合中國航天日的教學活動,包括專家講座和展示課等。本校校長、老師、學生(高中生物、物理、視藝)參與視像交流課,並在課後進行課業、課堂反思交流。本校學生有幸參與香港並沒有開設的航天科技教育特色課程,機會實在難得。

 

2018至19年度北京首都師範大學附屬雲崗中學張冬梅副校長蒞臨本校進行兩天交流,並與本校簽訂姊妹學校協議書。

 

 

張冬梅副校長參與本校的自主學習公開課,進行觀課及教學交流。

 

 

本校學生線上觀課

 

 

貴陽巿第十七中學

  • 貴陽巿第十七中學是貴陽市初中重點中學。
  • 2019年3月,本校陳淑雯校長、孟榮祖副校長、黃漢欣主任、孫艷松老師參與「香港貴州文化交流基金」組織貴州交流團,與十七中進行締結姊妹學校儀式。
  • 2019年11月,本校共26名師生再次到訪該校,兩校學生進行文化及學習交流。

 

2019年本校與貴陽巿第十七中學的簽約儀式

 

孟副校長參與具特色的課節「跑操」及「環保沙瓶操」

 

 

本校師生到訪貴州及貴陽巿第十七中學作交流學習

 

 

 

那麼遠,這麼近——貴陽十七中訪問記

陳淑雯校長

 

貴陽距離香港1,100公里,開車需要12小時,乘高鐵也要5小時。對於首次踏足貴州的我,這本屬遙遠陌生的地方,但造訪姊妹學校貴陽巿第十七中學後,卻出奇的感覺熟悉。

 

甫踏進校園,周燕校長就帶領我們觀看活動展板,其中兩塊展示十七中的志願活動,包括清潔社區、愛心零錢箱及走進敬老院等。寶覺也積極推動學生參與社區服務,更在三年前成立了寶覺耆暉長者學苑,讓學生探訪長者家,又安排長者定期來校與同學一起學習種植、手工藝和魔術等。兩校學生志願者的身影活躍在校園及社區,體現兩校「崇善尚美」、「慈悲博愛」的辦學理念。

 

接著,周校長安排我們觀摩學生的大課間展示活動——跑操及「環保沙瓶操」,這是十七中的特色活動。同學跑操時手持兩個裝進沙粒的回收塑膠瓶,繞校園跑圈後魚貫在操場列隊,然後隨音樂節拍搖動沙瓶,跳出整齊的舞步。寶覺的「校友植物牆」讓每屆中六同學及校友參與,在回收的塑膠瓶盛載常綠植物,上寫對母校的感言與祝願,再掛在校舍圍牆,既綠化校園,又鼓勵校友回校照顧植物,探望老師。兩校活動細節雖異,但培養學生歸屬感與環保意識的目的則一。

 

我們從球瑒走到教室,看到校園不同角落都展示學生的成就。地下大堂有以《____真有意義》為題的優秀作文,還有在數學競賽、化學競賽取得全國及省級一等、二等、三等獎的學生資訊,梯間也掛滿學生的書法作品。當你走進寶覺校園,隨處可看到學生的繪畫、陶藝、攝影禪作品,還有HoME Centre的粉筆畫及英文作文,學校外牆懸掛著籃球隊打入全港精英賽「耀我寶覺」的大型海報。我們兩校深信每一位學生都是有能力和有價值的,只要提供機會讓學生多表達、多參與,師長多支持、多讚賞,就可啟發學生的潛能。

 

再走進中二教室,旁聽李玲老師的語文課。老師有條理地以提問引導學生分析《臺階》一文,先「駐足臺階,品味父親形象」,再「凝望臺階,理解小說表達的感情」,最後「回望臺階,向父親致敬」。老師固然教得精彩,更教我難忘的是學生的學習面貌——學生整理詳細的預習筆記,上課時抑揚有致地朗讀,熱烈地投入小組討論,各組代表爭相舉手報告討論成果。「預習—參與—反思」是寶覺近年宣導的學習模式,學生課前預習,上課時運用合作學習模式及電子學習,課後做筆記及反思以作鞏固。兩校均強調推動自主學習,透過自學、互學、共學、導學,讓學生學會學習、終身學習。

 

兩校正協商下學年的互訪安排,希望善用教育局的「姊妹學校計畫津貼」,讓貴港學子雖遠猶近,互勵共勉。